犍陀罗艺术在云冈石窟的体现 云冈石窟中表现的北魏建筑?

[更新]
·
·
分类:城市
3801 阅读

犍陀罗艺术在云冈石窟的体现

云冈石窟中表现的北魏建筑?

云冈石窟中表现的北魏建筑?

云冈石窟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终于正光年间(公元520一524年),历时约64年。
唐初,在云冈进行了局部雕凿工程。
辽兴宗、道宗时期,为云冈石窟的中兴阶段;兴建了云冈十寺并整修了1800余尊佛像。辽末,十寺遭兵火焚毁。
明代云冈成为边陲重地,石窟再度荒废。
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云冈寺院。
云冈石窟的特点:
1、雕刻年代早,始于北魏,距今约1600年了。
2、造像宏大。最大的佛像有17米高,其他的也在10米~16米高。
3、造像精美。有印度、犍陀罗、希腊、西域等风格,艺术性强。

保护龙门石窟的意义?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
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保护龙门石窟意义重大。

云冈石窟符合世界遗产的哪几个标准?

云冈石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标准。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作为一个宏大的佛像雕刻群,不仅突出反应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工艺特点,而且还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如犍陀罗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而云冈石窟也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因此云冈石窟在当时的时代具有典型的佛教内涵和突出的艺术价值,符合文化遗产中的真实性要求。
另外,云冈石窟作为一个整体的造像群,不仅突出地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各方面风貌,而且保存完好,基本上没有什么破坏,完整地体现了其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云冈石窟作为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群,完整地体现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兴盛状况,具有一种文化上完整性,因此符合文化遗产中的完整性要求。